组建高清监控系统中的常见六大问题分析

2025-08-04

在高清监控系统中,硬盘录像机的选择上也有区别,从表面结构来看,NVR DVR之间的差异在于有一个独立的通用的端口用于视频输入输出和网络连接。从本质上讲,区分DVRNVR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就是是否“数字化”DVR 把模拟视频信号进行压缩转化并且存储在其硬盘中,因此DVR不适合目前的高清网络监控系统。

DVR的“数字化”是指压缩和存储技术是针对数字信号而言的,而不是直接对数字编码的视频图像进行传输。因此DVR必须在模拟摄像机附近部署。相反,NVR可以直接从IP网络存储数字图像。因此NVRDVR主要的区别在于,DVR对模拟摄像机采集到的模拟视频进行编解码并且存储在硬盘中,而NVR直接记录摄像机已经进行过编码的数字视频。因此NVR没有视频接口,它的输入和输出数据都是IP数据和经过压缩编码的视频。

  而混合DVR,可以通过网络捕获网络上编码器或IP摄像机的视频流,存储在DVR的硬盘空间上,很显然,混合DVR的产生是为了迎合DVRNVR的过渡。[nextpage]

4.高清监控系统中前端存储的重要性?

  安防监控的场合往往是比较重要的一些场合,对图像的安全性要求较高,特别是要防止来自网络的偶然性故障所带来的影响。前端带有存储是一个不错的措施,图像经前端压缩编码后存储在本地的存储介质上,无论网络环境的变化,可以有效保证图像的存储安全。但大部分的高清前端不会内置有硬盘,应该采取前端NVR+后端NVR的协作工作,确保数据精准。

  后端系统往往有两种形式:一是监控管理平台(CMS),一是网络录像机(NVR)CMS往往注重联网特性,注重大容量转发、存储和用户管理,是一种较为上层的部分,而跟高清摄像机业务关系上最紧密的应该是NVR,因此在高清监控系统中我们关注的后端将主要是NVR

5.高清监控系统传输方式的选择?

  面对高清应用的超大数据量带宽以及实时性的要求,目前只有两种传输方式在高清传输中得到认可,一种是采用网络传输,但在目前大环境下,网络传输还无法满足大规模多路远距离高清画质;第二种是便是光纤传输,虽然价格昂贵,但是不受带宽约束,甚至可以使带宽达到数G以上,这样高清监控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高清视频在网络传输中,主要限制来自带宽,光纤技术是解决带宽问题的方案,但是无论成本还是维护,价格都过于高昂,因此加强网络带宽建依旧是解决传输高清和网络带宽问题的必然途径。随着目前网络传输技术的迅猛发展,局域网也逐渐朝1000M甚至 10000M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图像压缩格式也直接决定了对传输的减负作用。

6.高清监控系统存储方式的选择?

  高清监控安装视频存储大多是以超大数据流为代价,因此对于高清视频我们需要足够的存储空间。选择什么样的高清存储系统和方案将直接影响视频流畅度、系统稳定性等一系列因素。现实中,高清监控存储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小集中大汇聚,即前端分散式本地存储,如IPSAN构架方式;另一种是在大型项目里,高清视频通过管理平台+存储服务器实现存储,其存储服务器通常是存储阵列。

  一般监控系统中常用的大量数据存储方式有DAS直连、NAS网络硬盘和IPSAN等。而对于高清监控系统而言,其中IPSAN方式采用IP构架的以太网传输,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共享性和较低的分摊应用成本,是目前多路高清监控存储主要采用的技术之一。此种存储方式多半是采用我们常见的硬盘,容量一般是TB级别,随着2TB硬盘甚至更高容量的产品走入我们视线,大型高清监控系统PB级海量存储解决方案也得到普遍应用。

  上述高清监控面临的问题技术挑战可以通过应用来解决,但根据目前的现状,用户不应该盲目追求高清,我们真的有必要全面实现么?在大规模工程中,如果所有前端监控点都使用高清网络摄像机,且全部采用实时高清传输的话,对后端的存储和传输会造成很大压力,并造成成本和效率的浪费。所以,应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适合的解决方案,比如在高危场所设计安装全高清监控,或者小规模条件下,实现前后端高清监控,这样就可以大大缓解网络压力、存储压力、降低投资成本等。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